医学影像学教研室运行与管理
2021-11-26 23:26医学影像学教研室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适用对象: 壮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
1.知识目标:
通过《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方法、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影像诊断知识,总结医学影像学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以后临床实习和将来从事医疗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片及鉴别诊断能力,通过测验、阅片、分析对疾病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利用不同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使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检查意义,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为患者提供正确的影像检查建议及分析,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达到培养应用型中医人才的目的,将预防疾病、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为己任。
【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其明确学习方向,最终起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的作用。
2.课程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形成性评价(30%)+课程终末性评价(70%)。
3.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课程中授课班级全体同学集体共同参与,范围包括考勤、随堂提问、课程作业等。
课程终末性评价采用笔试形式进行,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书目】
1.教材:医学影像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候健、许茂盛
2.参考资料:医学影像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白人驹、徐克。
总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说出X线图像的特点、CT检查技术,能说出各检查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如何正确书写会诊单;②熟悉X线的特性、X线及CT成像原理,熟悉X线防护;熟悉造影检查中碘剂使用前注意事项;熟悉CT的适用范围和检查限度;熟悉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需结合临床资料、病理与影像表现,进行综合诊断;③了解医学影像学科发展与现状;了解X线设备、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及限度,了解CT发展史;了解PACS的概念与构成、临床应用;了解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生与发展、概念、研究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测验、分析能说出X线、CT检查方法在各系统的优劣势、X线及CT的适用范围和检查限度,比较影像设备对疾病的检出能力,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能针对病史正确书写会诊单。
3.素质目标:学习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X线、CT等影像设备及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医学影像学科最新的技术及发展现状,X线、CT等影像设备与在各系统的临床应用,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正确书写会诊单,是今后临床工作中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学习
【教学内容】
1.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发展与学科概念。
2.X线成像的特性、原理、特点;CT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
3.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掌握正确书写会诊单图像存档和传输与信息放射学。
4.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发生与发展、概念,研究内容。
【考核重点】
1.X线成像的特点;CT检查技术。
2.CT的适用范围和检查限度。
3.检查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4.正确书写会诊单。
第一章 呼吸系统与纵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复述呼吸系统及纵隔的影像检查方法、禁忌症,说出正常胸部X线表现,肺部基本病变平片、CT表现特点,纵隔、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②熟悉呼吸系统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阻塞性肺疾病、小叶性肺炎、胸内甲状腺肿的X线及CT表现;③了解呼吸系统及纵隔MRI的影像表现,了解纵隔、胸膜基本病变平片、CT表现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通过测验、阅片、分析对常见疾病影像表现进行诊断,能正常比较各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呼吸系统与纵隔疾病影像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意义,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影像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7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与纵隔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应症。
2.呼吸系统与纵隔X线、CT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3.支气管阻塞性病变: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 、阻塞性肺炎的平片、CT表现特点。
4.肺部基本病变:肺实变、肿块与结节、空洞与空腔、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钙化的平片、CT表现特点。
5.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与液气胸、胸膜增厚、粘连、钙化的平片、CT表现特点。
6.纵隔病变:纵隔位置、形态、密度改变的平片、CT表现特点。
7.呼吸系统及纵隔常见疾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
【考核重点】
1.呼吸系统与纵隔疾病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
2.呼吸系统与纵隔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正常平片、CT表现。
3.肺部基本病变平片、CT表现特点。
4.支气管阻塞性病变、胸膜病变、纵隔基本病变X线、CT表现特点。
5.呼吸系统及纵隔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第二章 循环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说出循环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禁忌症,心脏的正常X线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②熟悉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③了解循环系统CT、MRI的正常影像表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通过测验、阅片、分析对常见疾病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区别各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循环系统影像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意义,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影像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心脏及大血管X线、CT、MRI、DSA影像检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心脏及大血管的X线、CT的正常影像表现与基本病变影像表现,循环系统MRI的影像表现。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影像表现。
【考核重点】
1.循环系统疾病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
2.心脏及大血管X线、CT检查的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表现。
第三章 消化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复述消化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禁忌症,食管与胃肠道的正常X线、肝胆胰脾的正常CT表现,肝胆胰脾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食道异物、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急腹症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②熟悉食管与胃肠道的正常CT表现,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③了解食管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了解消化系统MRI的影像表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通过测验、阅片、分析对常见疾病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区别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食管与胃肠道、肝胆胰脾、急腹症影像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意义,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影像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7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食管与胃肠道的影像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食管与胃肠道正常X线、CT影像表现,消化道造影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食道异物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影像表现,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影像表现。
2.肝胆胰脾的影像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常见疾病(脂肪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急性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影像表现。
3.急腹症的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腹部外伤的影像表现。
【考核重点】
1.消化系统疾病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
2.食管与胃肠道的正常X线表现,食道异物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
3.肝胆胰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4.胃肠道穿孔、肠梗阻、腹部外伤的影像表现。
第四章 泌尿系统及肾上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说出泌尿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泌尿系统的正常影像表现、泌尿系结石的影像表现;②熟悉肾上腺影像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③了解肾及肾上腺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2.能力目标:能正确比较各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泌尿系结石的影像表现。
2.肾上腺的影像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表现,肾及肾上腺常见疾病(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肾癌)的影像表现。
【考核重点】
1.泌尿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
2.泌尿系统结石影像表现。
第五章 生殖系统与乳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说出生殖系统、乳腺的影像检查方法;②了解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2.能力目标:能正确比较各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生殖系统、乳腺影像检查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生殖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常见疾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腺瘤/癌)的影像表现。
2.乳腺的影像检查方法。
【考核重点】
生殖系统及乳腺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
第六章 骨骼肌肉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说出正常成人和儿童长骨的X线表现,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骨折、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要点,骨软骨瘤、骨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同影像学技术在骨关节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影像阅片能力,通过测验、阅片、分析能对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比较不同影像学技术在骨关节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能针对不同的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不同影像学技术在骨关节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能合理的选择影像学检查手段,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影像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9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骨骼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影像学进展。
2.骨的结构与发育及其正常影像学解剖。
3.骨的基本病变及其影像学表现,主要阐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增生,骨质破坏,骨质硬化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4.关节的基本病变及其影像学表现,包括关节强直、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脱位、关节退行性变。
5.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
6.骨折的基本概念、骨折的X线影像学表现。
7.骨髓炎、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8.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9.骨软骨瘤及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考核重点】
1.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影像检查方法及选择。
2.骨及关节的基本病变。
3.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影像学表现。
4.骨折的基本概念及X线影像学表现。
5.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6.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说出颅脑解剖结构的CT与MRI表现;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MRI表现;颅脑外伤(颅骨骨折、硬膜外/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的CT表现。②熟悉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③了解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的CT与MRI表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通过测验、阅片、分析能对常见疾病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区别各影像设备对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影像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检查意义,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影像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颅脑解剖结构的CT与MRI表现。
2.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MRI表现。
3.颅脑外伤CT表现:颅骨骨折、硬膜外/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
4.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
5.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的CT与MRI表现。
【考核重点】
1.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MRI表现。
2.颅脑外伤CT表现:颅骨骨折、硬膜外/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
第二章 第五节 超声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超声成像基本原理,熟悉超声成像的优势与限度,了解超声波物理特性、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常用超声仪器类型、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需要,选择超声检查,并做好检查前准备;能够根据超声的优势与限度,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超声检查结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医学精神。懂得超声成像原理,更好地为病患者服务。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超声波概述、超声波物理特性、超声成像基本原理、人体组织声学分型。
2.超声仪器的类型:A型、M型、B型、D型、三维超声、超声造影、腔内超声及内镜超声。
3.超声成像的优势与限度。
4.介入性超声。
【考核重点】
1.超声波定义;
2.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3.超声成像的优势与限度。
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肝胆胰脾、泌尿系统与前列腺超声诊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①明确说出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正常超声表现,了解肝脏、胆囊、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②明确说出胰腺、脾脏、膀胱、前列腺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识别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胰腺、脾脏、膀胱、前列腺不同的临床表现,提出超声诊断对临床的诊断价值。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超声检查的适应症、检查意义,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影像基础。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正常超声表现和选择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2.肝脏、胆囊、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
【考核重点】
1.掌握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及选择。
2.熟悉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正常超声表现。
3.了解肝脏、胆囊、肾脏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
第九章第三节女性生殖系统超声诊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女性生殖系统正常超声声像图表现;②了解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超声诊断,包括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肿瘤、子宫发育异常、病理产科的超声诊断。③熟悉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熟悉超声检查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懂得不同超声检查方法的检查前注意事项;能够在女性异常阴道出血时,开具超声检查,排除异位妊娠和前置胎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思维敏锐、多角度观察、能够根据超声优势及特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子宫、附件正常声像图;正常妊娠声像图。
2.生殖系统疾病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子宫癌、卵巢肿瘤、子宫发育异常、病理产科。
【考核重点】
1.子宫正常声像图。
2.异位妊娠声像图。
3.前置胎盘声像图及检查注意事项。
第九章第四节心血管系统超声诊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正常心脏超声声像图,包括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熟悉心尖四腔心切面超声心动图能够观察到的心脏结构;②了解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了解导致各疾病超声特征声像改变的病理原因及血流动力学改变。③了解心血管系统超声诊断的优势与限度。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懂得超声心动图对不同疾病检出的优劣势,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方法;能够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动态立体思维,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能够根据病因病理及血流动力学原理诊断疾病、分析疾病影像学改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1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正常心脏超声声像图,包括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2.常见心脏疾病的超声诊断,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超声心动图。
【考核重点】
1.超声心动图能够观察到的心脏结构;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特点。
第九章第五节浅表器官超声诊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①学生能说出甲状腺、乳腺正常超声表现,了解甲状腺、乳腺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②学生能说出眼部、阴囊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识别甲状腺、乳腺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②学生可以根据眼部、阴囊不同的临床表现,提出超声诊断对临床的诊断价值。③能正确比较超声对不同疾病检出的优劣势,能针对疾病为患者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手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浅表器官超声的检查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医学影像检查,培养学生结合临床及影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
【教学形式】线下教学
【教学内容】
1.甲状腺、乳腺正常超声表现和检查适应症。
2.了解甲状腺、乳腺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
3.了解眼部、阴囊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考核重点】
1.掌握选择正确影像学方法的能力
2.熟悉甲状腺、乳腺正常超声表现。
3.了解甲状腺、乳腺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1. | 总论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2. | 呼吸系统与纵隔 | 线下教学 | 7学时,280分钟 |
3. | 消化系统 | 线下教学 | 7学时,360分钟 |
4. | 循环系统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5. | 泌尿系统及肾上腺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6. | 生殖系统与乳腺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7. |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 | 线下教学 | 9学时,360分钟 |
8. | 中枢神经系统 | 线下教学 | 3学时,120分钟 |
9. | 超声成像总论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10. | 肝胆胰脾、泌尿系统与前列腺 超声诊断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
11. | 女性生殖系统超声诊断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12. | 心血管系统超声诊断 | 线下教学 | 1学时,40分钟 |
13. |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 | 线下教学 | 2学时,8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