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2023-05-17 16:55针灸推拿学教研室
《推拿学基础》广西中医药大学2023版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学教研室
《推拿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学分: 2.0学分
学时: 32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见习6学时)
适用对象: 年级 针灸推拿学 专业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专业限制性选修 □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限制性选 R专业必修 □专业限制性选修
【教学形式】R线下 □线上 □线下线上混合 □社会实践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较强的自主学习与沟通表达能力,坚持以“疗效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的推拿服务理念,坚定对中医药学的文化自信。
2.知识目标。
系统讲述推拿学基础相关理论知识。
3. 能力目标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具备运用推拿学基础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思考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内容:推拿学基础相关理论知识。
分析:本门课程主要让学生们掌握推拿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对策:理论讲解配合图文、动图以及视频。
难点
内容:推拿学基础相关理论知识。
分析:本门课程主要让学生们掌握推拿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对策:理论讲解配合图文、动图以及视频。
【课程考核与评价】
1. 课程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2. 课程成绩评定
①形成性评价
由平时见习作业、课堂互动积极性组成。
②终结性评价
以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评定。本课程闭卷考试。
③成绩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3. 课程考核形式与方法
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由学生见习作业、见习积极性(考勤)、见习中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测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开卷进行,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质量标准以及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命题。
【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内容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长 |
1. | 概论 | 线下 | 3学时,120分钟 |
2. | 第一章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 线下 | 3学时,120分钟 |
3. | 第二章经络系统 | 线下 | 3学时,120分钟 |
4. | 第三章体表解剖 | 线下 | 3学时,120分钟 |
【参考书目】
1. 房敏,王金贵.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
第一章 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坚定推拿治疗的中医整体辨证观念与西医的现代解剖学基础,树立运用推拿治疗疾病的信心。
2.知识目标。
系统讲述出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3.能力目标。
具备运用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教学时数】
理论:1学时,并在其后具体病症学习中针对性教学。
见习:贯穿于每次见习中。
【教学内容】
1.推拿的作用原理
2.推拿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策略】
1. 本节内容主要采用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理论课堂先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讲述,结合临床具体案例启发学生更好地认识推拿的作用原理和治疗原则。
2. 理论课堂上进行PPT讲解结合实际操作演示。
【考核内容】
1.推拿的作用原理
2.推拿的治疗原则
第二章 经络系统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①坚定中医整体辨证观念在推拿中的应用
②重视现代解剖学基础
③培养学习推拿的自信心。
2.知识目标。
系统讲述出经络系统相关知识。
3.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经络系统相关知识指导推拿。
【教学时数】
理论:21学时。
见习:贯穿于每次手法诊疗见习中。
【教学内容】
1.经脉的相关知识
2.经筋和经别及皮部的相关知识
3.腧穴及特定穴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策略】
1. 互动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直观展示经络系统相关知识。
2. 讲授式:结合PPT图文进行相应理论内容讲解,深入浅出。
3. 启发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现场板书描画等,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和积极性。
4. 情景式:必要时模拟实际诊疗场景,生动的增加对经络系统的认识。
【考核内容】
1.经脉的相关知识
2.经筋和经别及皮部的相关知识
3.腧穴及特定穴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 体表解剖
【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
①坚定中医整体辨证观念在推拿治的应用
②重视现代医学基础。
③培养学习推拿的自信心。
2.知识目标。
(1)熟悉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区、上肢、下肢等部位的相关解剖知识。
(2)掌握脊柱、四肢、胸腹的体表标志、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3.能力目标。
能够在推拿实践中正确运用体表解剖相关知识。
【教学时数】
理论:18学时。
见习:贯穿于每次手法诊疗见习中。
【教学内容】
1.重要的体表解剖定位
2.重要的体表标志、投影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策略】
1. 互动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体表解剖的介绍。
2. 讲授式:结合PPT图文进行相应理论内容讲解,深入浅出。
3. 启发式: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现场板书描画等,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和积极性。
4. 情景式:必要时模拟实际诊疗场景,生动的增加对体表解剖的认识。
5. 拓展式:本章节内容需在课本基础上,结合临床具体实际,综合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进行一定的拓展,使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使课堂内容内涵丰富,贴近临床。
【考核内容】
1.重要的体表解剖定位
2.重要的体表标志、投影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