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

2022-05-20 15:26学科建设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研究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规范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和运作,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中央军委科技委《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医药局《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2010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要求》(2020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16年),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医院负责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伦理审查体系。在这个体系框架中各相关部门、医学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办公室、以及研究者和研究人员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指南,遵循公认的伦理准则,相互协作,实现保护研究参与者权益和安全的目标。

伦理审查体系是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依据研究和伦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伦理审查及其支持系统,包括组织机构、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人员四个部分。在这个体系框架中,各部门和人员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指南,遵循公认的伦理准则,相互协作,实现保护研究参与者权益和安全的目标。

第三条 医学伦理委员会是伦理审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医院负责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建和调整,授予医学伦理委员会独立审查的权利,提供医学伦理委员会管理和运行所需的资源。

第四条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宗旨是通过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的伦理审查,确保研究参与者的权益和安全得到保护,促进科技活动达到科学和伦理的高标准,增强公众对研究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章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

第五条 组织架构: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隶属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院根据伦理审查的范围,构建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设立为医学伦理委员会提供审查事务服务的办公室。

第六条 委员:委员人数不少于7人。委员类别应当包括医药专业、非医药专业的委员,非本单位的委员,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和少数民族委员。

医院的法人代表与研究项目管理部门的领导,不担任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以避免相互竞争的研究业务发展利益对伦理审查过程的影响。

第七条 主任委员:医学伦理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主任委员负责主持审查会议,审签会议记录,审签决定文件。主任委员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由副主任委员履行主任委员的职责。主任委员与其他委员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八条 替补委员:当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伦理审查会议时,可以由替补委员替代出席审查会议并履行审查职责。

第九条 招募/推荐:医院采取公开招募或推荐的方式,经医学伦理办公室审核后,形成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候选人员名单。

第十条 聘任:医院负责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事项。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候选人员名单提交医院院长办公会审议和党委会审定。医院颁发正式书面文件任命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替补委员,秘书。

接受聘任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应当签署委员履职承诺:同意公开自己的姓名、职业和隶属机构;同意接受伦理审查同意研究的标准和审查要点的培训,持续提高伦理审查能力;同意应要求公开与伦理审查工作相关的劳务补偿。签署利益冲突声明:同意遵循医院的研究利益冲突政策,公开与审查项目相关的利益冲突。签署保密协议:同意遵循维护审查项目机密的规定。

首次聘任的委员和秘书应当经过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第十一条 备案:医院应当在医学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 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上传信息。

医院应当在官网公开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信息: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范围;委员的姓名,性别,职业,工作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职务;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联系方式。

第十二条 任期:医学伦理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委员任期不超过五年,可以连任。

第十三条 调整:医学伦理委员会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医院实际工作或者委员工作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离任:委员因健康、工作调离或者其他个人原因不能继续履行委员的职责应当书面申请不再担任委员职务。

第十五条 免任:医院负责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免任事项。以下情况可以免去委员资格:因各种原因缺席半数以上的年度伦理审查会议者;因道德行为规范与委员职责相违背不适合继续担任委员者。免任由医院院长办公会审议和党委会审定。免任决定以医院正式书面文件的方式发布。

第十 考核:医学伦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医学伦理委员会正式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履职能力的年度考核。评估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成员与组成,必要时加以调整,以保证医学伦理委员会能够胜任伦理审查的职责。

第三章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权利

第十 权利:医院授予医学伦理委员会独立审查的职能和权利。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独立于被审查项目的研究者和申办者,并不受其他任何不当的影响。为确保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职能独立于医院的其他部门,医院授予医学伦理委员会以下权利:同意,必要的修改后同意,不同意,终止或者暂停已同意的研究。

第十 独立审查权利的保证:医院研究项目管理的部门和领导可以按程序不批准、终止或者暂停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查同意的研究项目,但是不得批准实施未经伦理审查同意的研究项目。

医院伦理审查体系的分管院领导负责受理和处理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秘书报告的对伦理审查的不当影响。

第四章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资源

十九 管理资源:医院为医学伦理委员会配备专职秘书,提供所需的办公设备,可利用的档案室和会议室。医院为医学伦理委员会秘书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二十条 培训资源:医院为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和时间,使其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

第二十 财务资源:医院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运行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以满足其人员、培训、设备、办公消耗品、审查劳务等支出的需要。经费使用按照医院财务管理规定执行。支付给委员的劳务补偿可以应要求公开。

第二十 伦理审查资源的共享:医院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伦理审查的协议与其他组织机构共享伦理审查资源,以提高研究和伦理审查的效率和效益。如果本机构承担中心伦理审查的责任,应当确认医学伦理委员会具备与审查项目专业相一致的审查能力。如果本机构承担协作伦理审查的责任,应当保持对本机构的研究实施监督,并有权终止或者暂停一项研究。协作伦理审查的协议还应当说明各研究中心沟通交流的程序,例如方案修正,非预期问题的报告。

医院通过委托伦理审查的协议,接受其他组织机构委托的伦理审查,应当确认医学伦理委员会具备与受委托审查项目专业相一致的审查能力,有条件对受委托审查项目进行初始审查,跟踪审查和复审。

第五章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运行

第二十职责:医学伦理委员会应当制定程序文件,对本院承担的、以及在本院内实施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进行初始审查、跟踪审查和复审。伦理审查应当独立、称职和及时。

医学伦理办公室为医学伦理委员会提供审查事务的服务,开展伦理审查的培训活动,受理并协调处理研究参与者的诉求和意见。

第二十 审查文件:医学伦理办公室应当保证委员能够获得伦理审查所需的文件和信息,以便委员能够按照伦理审查同意一项研究的标准进行审查。

第二十 审查方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方式有会议审查,紧急会议审查,简易程序审查。

会议审查是医学伦理委员会主要的审查方式,审查会议的安排应当保证审查的及时性。研究过程中出现危及研究参与者生命安全的重大非预期问题,应召开紧急会议审查。

简易程序审查是会议审查的补充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研究参与者风险不大于最低风险,且不涉及弱势人群和个人隐私及敏感性问题;已同意方案的较小修改;没有研究参与者入组且未发现额外风险;已完成或停止研究相关的干预,研究仅是对研究参与者的跟踪随访;不属于增加研究参与者风险或显著影响研究实施的非预期问题;伦理审查提出的明确或较小的修改意见,医学伦理委员会为了验证这些修改。

医学伦理委员会秘书或医学伦理办公室负责人可以安排2名医学专业背景的委员作为安全性报告的主审。

第二十 主审/预审:伦理审查实行主审制,每个审查项目安排2名主审委员,主审委员应当记录审查工作表。审查会议实行预审制,委员应当在审查会议前预审送审项目。

第二十咨询:如果委员的专业知识不能胜任某研究项目的审查,或某研究项目的研究参与者与委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明显不同时,应当咨询独立顾问。咨询独立顾问可以按程序邀请,或者主审委员在主审过程中直接联系专家以获得咨询意见。独立顾问应邀对研究项目的某方面问题提供咨询意见,但不具有表决权。

第二十 法定人数:法定人数应超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半数,并不少于7人;应当包括医药专业、非医药专业的委员,非本单位的委员,以及不同性别的委员。有利益冲突退出审查会议决定的委员,不计入法定人数。

二十九 审查决定:医学伦理委员会应当依据伦理审查同意一项研究的标准,对送审项目进行充分的审查和讨论。会议主持人概括讨论所形成的审查意见后提请表决。参加表决的委员应当符合法定人数,并参加伦理审查会议的讨论。审查决定的意见有:同意,必要的修改后同意,不同意,终止或者暂停已同意的研究。医学伦理委员会作出决定应当得到超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全体委员二分之一同意。会后应当及时传达审查决定。

研究者/申办者对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决定有不同意见,可以提交复审,还可以要求与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

第三十条 利益冲突管理: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应当签署利益冲突声明,遵循研究利益冲突政策,与审查项目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应主动声明,并退出该项目审查的讨论和决定程序。

医学伦理委员会受医院的委托,依据医院研究利益冲突政策的规定,审查研究者和研究人员的利益冲突声明。

第三十 保密: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应当签署保密协议,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对送审项目的文件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不得私自复制与外传,不得利用伦理审查所获知的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商业利益。

第三十 质量管理:医学伦理办公室应当对研究者和研究人员对伦理审查程序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出回应。医学伦理委员会应当接受医院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接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接受独立第三方的研究伦理审查体系的质量认证;医学伦理办公室应当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认证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第三十三条 制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制度、指南和标准操作规程由医学伦理委员会秘书负责制订,医学伦理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审核,经审核后提交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和“指南”自批准日期后的第15个自然日生效,以完成制度、指南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其中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完成培训后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并以医院文件形式颁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四条 修订:当已颁布的制度不再符合国家研究伦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指南,或不再满足医学伦理委员会规范运行时,医学伦理办公室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修订,修订程序参照《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度管理规范》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本章程由医学伦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院字〔2024〕9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