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
2021-01-27 20:56骨关节与脊柱科
【定义】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是一种微创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ALIF通过前方显露腰椎,切除大部分退变的椎间盘,解除脊神经压迫,并扩大神经根管。因为手术从前方显露脊柱,所以称为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从后背部进行手术)不同,前路手术可避免损伤腰部肌肉,保留腰部后部结构的稳定性。去除椎间盘后的空隙以植入植骨材料代替,将相邻的椎体融合起来,提供支撑作用。
【手术原理】
切口选择和椎间盘切除
通常在下腹部作切口, 往往在身体正中略偏左侧,(腰5骶1间隙,可以采取左/右侧下腹切口,通过斜入路进行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可以显露腰椎前方。使用手术器械将部分或全部退变的椎间盘去除,并可以做神经的减压。
椎间融合
去除大部分椎间盘的椎间空隙,以充填植骨材料的椎间融合器植入代替椎间盘,为新骨长入提供稳定性,将椎体融合在一起,必要时辅以前路或者后路的内固定,加强椎间稳定。
【术后处理】
关闭切口并包扎,手术结束。病人通常住院2~4天。6-1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斜外侧入路腹膜外腰椎间融合技术(OLIF)
治疗双侧峡部裂性腰5骶1滑脱症
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LIF)是从腹膜后腹主动脉和腰大肌之间的自然间隙进行操作,不侵扰椎管,减少神经损伤风险,保留了脊柱后部骨性和肌韧带复合体完整性,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保留了脊柱运动单位的稳定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椎间盘源性腰背痛、腰椎不稳、退行性腰椎侧弯、I~II度腰椎滑脱、邻椎病及腰椎椎间隙感染等病变的治疗。以下展示应用OLIF技术治疗L5双侧峡部裂L5/S1I度腰椎滑脱的病例。
【引 言】
腰椎滑脱指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
目前常用的分级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V度(图1)。OLIF技术适用于治疗I~II度腰椎滑脱。
图1 腰椎滑脱Meyerding分级
注:I度: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1/4者;II度: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III度: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IV度: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病情简介】
【影像学检查】
X线:L5/S1椎体Ⅱ度滑移
CT:L5双侧峡部裂
MRI:L5/S1滑脱伴椎间盘突出;
L5/S1左侧经椎间孔矢状面MRI图像显示左侧椎间孔狭窄明显,L5神经根受压;L5/S1右侧经椎间孔矢状面MRI图像显示左侧椎间孔狭窄,但存在一定的空间。
CTA/CTV:显示L5/S1椎间隙髂血管分叉。
【诊 断】
腰椎滑脱症(L5/S1Ⅱ度滑移、L5双侧峡部裂)
【手术方案】
L5/S1腰椎斜外侧入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器植入术(OLIF)
后路经皮椎弓根复位固定术
【手术步骤】
Step1
体位及显露:左侧卧位右侧入路,定位L5/S1椎间隙
Step2
处理椎间隙:逐级试模撑开椎间隙、置入融合器
Step3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固定
C-臂显示:L5/S1滑脱完全复位,椎间隙高度恢复。
【术后复查】
术前术后后影像学对比:
节段性前凸角恢复,腰凸角改善
【出院前评估】
· 症状表现:腰痛及左下肢麻胀症状显著改善
· 体格检查:左下肢跛行步态改善,下腰部棘突无明显台阶感,左小腿后外侧,左踝关节背屈肌力5级,左翘踇肌力4+级,左踝跖屈肌力5级, 左膝腱反射正常,两侧对称,左跟腱反射减弱,左直腿抬高试验70°阴性,左股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右侧下肢感觉肌力反射无明显异常,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
· 疼痛评分: VAS腰痛评分3分(疼痛改善率:40%),VAS腿痛评4分(疼痛改善率:43%)。
【小 结】
OLIF技术优点
· 侧方入路,不进腹膜腔,减少了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粘连、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 不进椎管,避免了对椎管内硬膜、神经的干扰。
· 不破坏椎间小关节、棘突、棘突间韧带、后纵韧带等后方结构,不剥离腰背肌,不切开腰大肌,有助于减少术后肌肉损伤并发症。
· 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
· 使用较大的椎间融合器,有效地改善椎间隙高度及冠矢状位平衡。
· 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