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病科包括脾胃病科病区及消化内镜室。其中脾胃病科病区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机构。目前病区编制床位33张。科室现有医师护士28人,其中医生11人(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8人),护士1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0人),科室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才和技术为根本,以高品质医疗质量为标准,以良好医德规范为准则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科在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治,特别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贲门失弛缓症、消化道狭窄及胃肠道息肉、消化道早癌等领域的内镜下治疗处于区内领先的水平。

科室人员合影

危重症患者查房

开展内镜下治疗




学科带头人唐国都,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西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胰腺病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成员。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消化内科工作30余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临床上擅长消化系疑难病诊治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掌握ERCPEMR/ESDPOEM、食管静脉曲张及消化道出血、小儿食管狭窄扩张、消化道癌内镜介入治疗等技术。擅长急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早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疑难病诊治。


临床小讲课

内镜诊疗操作

学科特色

一、专科特色

胰疾病的诊疗:对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疗,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是我科的优势项目。现已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胰管结石取石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管胰管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等。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胰管狭窄、胆管肿瘤、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寄生虫、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胆道术后狭窄、其他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及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较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综合诊治:开设消化道出血就诊绿色通道,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诊治在区内处于领先水平。对于非静脉曲张出血如消化性溃疡、贲门黏膜撕裂、胃黏膜糜烂、血管畸形等原因出血者,可应用内镜下注射术、钛夹止血术、氩离子凝固术(APC)等多种内镜止血方式;针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硬化剂注射术、套扎术、组织胶注射术等治疗。

胃肠疾病的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息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

消化内镜:消化内镜室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及超声内镜系统。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完整,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较高。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体制优势,现已开展消化道早癌筛查、胃肠道早期肿瘤黏膜下切除术(EMR)、胃肠道息肉黏膜下剥离术(ESD)、息肉电凝电切术、APC术、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及硬化剂注射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胃造瘘术、ERCP术、胆总管取石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胃肠道膜下肿瘤摘除术(STER)、贲门失弛缓症的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超声内镜及超声内镜引导穿刺活检(EUS-FNA)。

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

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在传承首批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全国名中医林寿宁教授治疗疑难性胃肠及肝胆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等的学术经验基础上,研发了安胃颗粒、安胃二号汤、肠病一号方、肠病二号方、壮肝逐瘀煎、健脾益胃方、健脾止泻方、疏肝健脾方、壮医利胆清胰方、黄根清肝退黄汤等系列方为主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应用能显著改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具有独到的中医特色优势。

三、中药内服与中医(包含壮瑶医)特色外治疗法联合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开展应用壮医药熨、壮医敷贴、耳穴疗法、雷火灸、艾灸、药线点灸、针刺、拔罐、刮痧、穴位埋线等多种中壮瑶医外治疗法,提高了脾胃病及其他一些慢性病、多发病的诊治手段,开创了脾胃病“内病外治、内服外治相结合”“经方与中医外治疗法结合”的防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