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险!一次手术拆除体内两处“不定时炸弹”
2021-01-06 13:18心胸血管外科
“癌化”的肺结节被趁早切除,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
体内同时长了胸腺瘤和肺癌,生存率还有多少?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可怕的问题。然而,市民杨大叔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微创手术后,顺利切除了体内已经“变坏”的纵隔肿瘤和肺结节,如今早已出院回家,生活和常人无异。昨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以下简称“国壮”)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刘涛介绍,不能把肺结节太当回事儿,但是更不能忽视它。
中风入院检查发现纵隔肿瘤和肺结节
今年3月初,55岁的杨大叔因中风被送至国壮进行治疗,在拍摄胸部CT检查时发现,他的胸腔内有一处3.1*5.3cm的纵隔肿瘤,并且在左肺上叶还有一处8*5mm的结节。由于杨大叔还在进行中风的治疗,未能及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转眼六个月过去了,9月22日,杨大叔再次来到国壮进行复查。CT结果显示,纵隔肿瘤变小了,结节却长大了2mm。肿瘤变小是不是变好了呢?“虽然纵隔肿瘤大小变小了,但经过评估,我们仍认为纵隔肿瘤多半是恶性,建议积极手术切除。”刘涛主任说,纵隔肿瘤的位置紧贴心包,容易侵犯纵隔大血管,从而危及生命。
听说要手术,以为要“开膛破肚”的杨大叔心中紧张,竟然瞒着家人和医生“失踪”了,直到两三天后才出现。“手术没那么可怕,开一个三厘米左右的小孔就可以做手术了。”刘涛主任耐心和他讲解,消除了杨大叔心中的恐惧。
一个手术,消除两处身体“隐患”
9月25日,杨大叔被推进了国壮的手术室,这次,国壮心胸血管外科的医生们要通过一个微创手术,为杨大叔同时切除掉体内的纵隔肿瘤和肺结节。
“术中我们摸到了结节,切除后送术中病理检查。”刘涛主任介绍说,等待术中冰冻病理期间,仔细剥离纵隔肿瘤,并完整切除。半小时后,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显示,这处“长大”的结节就是肺腺癌,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术中行左肺上叶癌根治术(左肺上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不到20ml,术后恢复良好,一个星期就达到了出院标准。
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杨大叔纵隔肿瘤为B2型胸腺瘤,属于中度恶性肿瘤;左肺上叶结节为肺腺癌,遗憾的是,已经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0年最新专家指南,杨大叔左肺上叶结节属于IIIA期肺癌,建议行术后辅助治疗。
发现肺结节,到底什么样的才是肺癌?
发现肺结节不等于就是患上了肺癌, 因为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真正恶性的比例只有1.2%。虽然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病变,但仍有少数的肺结节是肺癌。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均排名第一,早期肺癌通常起病隐匿无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5年总生存率仅为17%!
但是如果肺癌在肺结节这个早期阶段发现,并根据专科医生建议,及时手术,那么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而磨玻璃结节大多属于早期中的早期,手术后几乎不会复发,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如不及时处理,也会出现杨大叔这样的情况,半年后由早期变成中晚期肺癌。总之发现肺结节,听专科医师建议,是立即手术还是定期观察随访。
目前,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专门开展了“护胸保肺”救助活动,即针对胸壁畸形和肺结节两种疾病手术治疗费用正常医保结算后医疗费用补助活动,对广西建卡贫困户实行全额减免,其他患者最高5000元的补助(具体咨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微信号:19977107839)。帮助更多肺结节患者早期诊断,尽早切除肺结节,避免发展成肺癌。即日起,符合条件的患者均可到国壮接受公益救治。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优秀住培带教老师
主持各类课题6项,参与课题4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期刊6篇,授权专利8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擅长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闭塞,主动夹层,主动瘤,K-T综合征,髂静脉狭窄,下肢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胸壁畸形的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和胸部疾病(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心脏疾病)外科微创治疗。
心胸血管外科简介
审核:小壮壮
小编:鱼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