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一根银针一双巧手 一袭白衣一生坚守

2023-12-14 16:03宣传科

一根银针一双巧手 一袭白衣一生坚守

——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针灸科/推拿科科主任廖炼炼30年行医路

在做针灸治疗前,廖炼炼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


      选穴、刺入、捻转、提插……细若麦芒的小小银针在他手中,就像被赋予了生命,平常的针法中蕴藏着不平常的“真功夫”,堪称绝活。近日,记者走进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针灸科/推拿科看到,壮医针灸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广西针灸协会副会长廖炼炼正在细心地为患者做针灸治疗,所有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叹服。

  30多年来,廖炼炼始终在研究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的中医针灸技术,让无数患者摆脱了疾病困扰。为满足患者就诊需求,他先行开设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午间门诊,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针灸等诊疗活动,为患者提供便利。
  师出名门 精于壮中医辨证施治
  虽然正值中午,但在门诊的诊疗床上,早已躺满了患者。面对求医者,廖炼炼从不敷衍,他宁愿多花时间,用好“针本事”、下足“绣花功”,让每一名患者都能缓解病痛。
  头顶、眼颊、手臂、腿……随着廖炼炼的运针捻转,1分钟不到,十几根银针便直直“站立”在患者身上,且每下一针都是快、狠、准,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廖炼炼坦言,这看似轻松的一扎,是需要功夫的。
  廖炼炼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师承原中央保健局老中医刘金山将军,多次作为访问专家学者到东盟多国进行医疗交流访问,深受多国领导人和患者好评,精于壮中医辨证施治,注重传统壮中医针灸结合中药辨证论治,尤擅长运用眼针疗法治疗眼疾,脊髓损伤、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类疾病,各颈肩腰腿痛、亚健康调理及其他内科疑难杂症。
  他亲仁和蔼,耐心专业。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他不管多忙都会亲自接诊治疗。节假日,当别人在欣赏旅途美景时,他仍奔忙于临床一线。他常说:“老百姓这么远来不容易,能多治一个是一个,能多治一天是一天。”
  妙手施针 擅长治疗疑难杂症
  一枚枚银针,在廖炼炼的手中成为治病救人的“利器”。“听说廖主任针灸造诣很高,就慕名而来。我针了两天,明显感觉疼痛减轻了。廖主任对病人尽心尽责。”张女士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太感激廖医生了,他就是我的大恩人!”正在针灸床上等待廖炼炼施针的患者韦女士说,前几年她患上了头皮鳞状癌,做了放化疗治疗,虽然术后情况稳定,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面瘫、耳朵流脓、停经等症状困扰着她。今年5月,一次机缘巧合下她找到廖炼炼,“当时廖主任外出学习一个月,我等了一个月才等到他回来,经过廖主任施针治疗1个疗程,第二个月我的月经就来了!半年多过去了,月经正常了,耳朵不流脓了,面瘫也好转了!”对于韦女士的病症能达到这种疗效,廖炼炼也是相当满意了。
  廖炼炼在针灸促醒、脊髓损伤针灸康复、眼病等方面颇有建树。科内有多例脑血管意外事件致昏迷、瘫痪的患儿,经过廖炼炼的针灸康复治疗,促醒成功,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很多失明、视力严重下降的患者经针灸治疗后,视力恢复,重见光明。患者张女士眼底莫名出血,视力仅有0.08,经过40多天的治疗,如今她的视力提高到了0.2。
  医者仁心 一颗爱心温暖万千患者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些“老病号”总结出廖炼炼的两大特点:一是显在脸上——永远面带微笑,从来不急躁;二是挂在嘴边——总是说“马上来”,从不讲“等一下”。
  在廖炼炼看来,治病救人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与患者的良性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要让他们感受到医生的亲切、温暖,医患间建立信任感,实现身心康复俱进。
  今年69岁的谢老伯是廖炼炼的老病患,年轻时就找廖炼炼施针,如今年纪大了,更是把廖炼炼视若家人。谢老伯患有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凝血功能较差,因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原来视力0.08,近乎失明,后经针灸治疗,视力恢复到0.6。因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眼底再次出血,视力再次降至0.08。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差等高风险因素,被喻为中医针灸的头号“禁忌证”,如果贸然施针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就诊时,廖炼炼通过详尽的中医望闻问切,才决定再为谢老伯施针,还耐心安慰:“请您相信我,我会尽力为您诊治,咱们一起努力!”在廖炼炼的精心治疗下,谢老伯再次重见光明。
  “中医用几根银针就能治病,太神奇了!”记者在诊室采访时注意到,诊室里有一名来自非洲毛里求斯的留学生扎卡瑞也在跟随廖炼炼学习中医针灸。他告诉记者,2015年他从广西医科大学眼科硕士毕业,因为喜欢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医文化,他留在了广西学习,在看到廖炼炼针灸技法之后,他觉得太神奇了,便决定跟随廖炼炼学习针灸。如今,他也可以上手为患者施针了。他说,从廖炼炼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令他受益终身。
  一根银针,一双巧手,一袭白衣,一生坚守。30年行医路,廖炼炼自诩“郎中”,他把每一根银针融入生命,在他的科室,每天演绎着精彩的温暖故事。

来源:南宁晚报

记者 凌剑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