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西医“联手” 重度烧伤患者免“植皮”之苦

2019-03-15 08:47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

不幸的是,新年第一把“火”,将南宁市民谢先生,烧成了一个“火人”:因家中煤气泄漏,烧成重度烧伤。

幸运的是,他被送到了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经壮、西医“联手”,免植皮之苦。日前,康复出院。


煤气泄漏起火烧成“火人”

2月8日,大年初四早上,谢先生在准备早餐时,一打开煤气灶的阀门,只听到“砰”地一声,厨房瞬间变成火海,他如“火人”一般从厨房逃了出来。见状,家人急忙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他送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急救联动中心。

刚到医院时,他的额头、脸上、脖子、双臂双手和双脚脚踝都被烧得黢黑,多处出现水泡,最为严重的是双手双臂,起了很大的水泡。医生鉴定其总烧伤面积达20%,仅头面部的烧伤就达到6%,而且双臂还有局部岛状三度烧伤,属二度烧伤伴有三度烧伤,被诊断为重度烧伤。

此时,谢先生开始出现浅昏迷状态,急诊急救联动中心判定其属休克前期症状。进行紧急抢救后,谢先生立即被送往ICU(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抢救。


有效逆转休克防止后续感染

情况紧急,让谢先生脱离昏迷的危险状况,是医护人员面临的首要任务。

ICU主任何雪明解释说,如果是普通病人,逆转休克最常用的抢救方式就是大量输液,但是对烧烫伤病人却需要掌握输液的“度”,大量输液会增加患者创口渗液,增加后期感染风险。

ICU医护团队高度重视,进行了扩容逆转休克的精准治疗,为减少后续创面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谢先生逐渐清醒,回答问题准确清晰。但因烧伤较为严重,入院第一天,谢先生就出现了高热、烧伤部位严重肿胀的情况,水泡破后,患处红白交加。


壮、西医联合治疗使患者免于植皮

一般来说,三度烧伤患者需经历退烧、抗感染、植皮三个阶段才能康复。谢先生属二度烧伤混合三度烧伤,如果没有做好创面抗感染治疗,没有进行有效的针对烧伤的治疗,就会形成局部血栓,那么二度烧伤部位就会恶化为三度烧伤,最终只能植皮了。

考虑到这一风险, ICU请壮医综合病区的专家介入治疗。

2月12日,经壮医专家辨病辩症,诊断其烧伤属龙路火路病,需先去除火毒和热毒,遂开出以清热解毒为主,收敛生肌药物为辅的药方,包含了野菊花、地榆等壮药。 ICU医护人员对谢先生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在壮医综合病区专家的指导下,给其内服、外敷壮药。

用药后第二天,谢先生烧伤部位红肿明显消退,渗出减少,整体比之前干爽,体温心率均降低。他也向医生反馈说,烧伤部位灼烫感、疼痛感减弱。

2月15日,谢先生病情有所反复,部分患处出现脓血,对比前后症状,壮医专家及时调整药方,在原有方药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味去湿毒、热毒效果更好、有活血定痛作用的壮药虎杖,效果明显。

2月18日,谢先生病情明显改善,烧伤部位逐步进入愈合期。根据病情,专家对其内服外敷的壮药药方也做出及时调整,即以收敛生肌的药物为主,清热去毒药物为辅。

2月25日,即用药后第13天,谢先生病情大有好转,烧伤部位无肿胀、无炎症、创面干爽,头面部皮肤保护完好,右手及手臂除部分区域有烧伤结痂,其余大部分已长出新皮肤,连烧伤较为严重的左手手指都保护完好。“原本听说像我这么严重的烧伤,搞不好就要植皮的,现在治疗效果很好,我又有了‘原装’皮肤,不用花那么多钱去植皮了,减轻了我们负担。”谢先生说。


用心诊疗为患者提供最优方案

壮药为谢先生康复“立下大功”,持续的抗感染治疗为他病情稳定并好转奠定基础,同时,以其主管医生黄玲珍为主的ICU医护团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多。

谢先生每天需换两次药,因为烧伤面积比较大,烧伤程度比较重,每次换药对谢先生来说都是煎熬,对医生来说也是非常考验耐心与爱心。医生需小心翼翼剥离干痂组织,剥离的过程因为患者疼痛难忍,总是断断续续,需用止痛药缓解其疼痛后,才能继续进行。每次换药都要花费4小时左右,每天换完药早已天黑,等黄玲珍吃上晚饭,常常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经过近1个月的持续治疗,谢先生额面部、双脚脚踝皮肤已恢复如初,只有小部分结痂,烧伤最为严重的双臂大部分也已经长出了正常的皮肤,只有部分烧伤较重的部位还需要继续用药。3月8日,患者达到出院条件,康复出院了,定期来院换药即可。 

出院前谢先生头面部已基本康复,只有手臂及手指还需继续用药。

作为一家以壮瑶医药为特色,中医药为基础,现代诊疗技术为保障的广西首座综合性现代化的国际民族医医院。国壮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并坚持发挥民族医、中医在治疗中的应用,以期民族医、中医、现代医的深度融合能给患者的诊疗提供最优方案。2019年3月起,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将在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民族医业务全员培训,让每个医护人员都了解并能够进行中医、民族医业务操作。

治疗1.jpg

ICU医生在壮医专家指导下给谢先生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