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不可怕,早诊早治最重要

2019-05-09 21:24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高龄老人、胃癌前病变病灶,这两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似乎透露着一种难以医治的凉意。但在医生的视角,这却是一件幸事:发现及时,做个ESD术剥掉病变就没事了!

79岁老人患上胃癌早期病变

石大爷是北海人,今年79岁。几年前,他做过一台成功的结肠癌手术,术后这几年,定期进行体检及肿瘤筛查,健康状况稳定。直到上个月,石大爷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做胃镜精查时,发现胃窦前壁有一处大小约为2.0x1.8cm的癌前病变病灶。

是不是癌症复发了?肿瘤转移到胃部了吗?能不能治好?如果是胃癌,79岁高龄还能耐受大手术吗?带着很多担忧,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

“胃癌前病变病灶不是癌症,而是早期癌症发生前的病变表现,不必惊慌。”脾胃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吴长亮介绍,癌前病变的漏诊率极高,不仅需要高端的内镜设备,如放大内镜等,更考验着内镜医生的诊断水平。

专家团队经过研究评估给出建议:由于发现及时,只需要在内镜下做一个ESD术,将癌前病变从其下方的粘膜下层剥离下来,就能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不用动刀、没有切口,恢复快。

40分钟剥离癌前病变

不过,对高龄老人而言,全麻下进行内镜手术也是一项大挑战,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大出血、胃穿孔、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为此,脾胃肝病科组织进行MDT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决定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从而减少石大爷的麻醉时间,最大程度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做好术中备血等预案措施。

4月28日早上9点,石大爷进入手术室,麻醉医师根据术前研究制定的个性化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接着,消化内镜团队上场,使用消化内镜的秘密武器“放大内镜”,再次详细观察胃窦部病灶,明确标记切除范围,紧接着换用治疗专用内镜进行粘膜注射、粘膜切开,完整剥离病变。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历时40分钟,便一次性完整地剥离、切除病灶,切缘整齐,创面无出血。

术后,石大爷恢复良好,第二天便能下床活动。目前已康复出院。

消化道早癌可防可控可治

消化道早癌包括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及早期结直肠癌,可防可控可治,胃肠镜检查是关键。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甚至拯救一个家庭,消化道肿瘤从癌前变到癌历时多年,适时的内镜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内镜筛查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金标准,而消化道内镜精查则为胃肠道肿瘤诊疗新模式的主力军。

国壮脾胃肝病科专家提醒,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应及早进行内镜检查,并定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前病变的早期在内镜下可完整切除病变,远远超过进展期肿瘤的外科治疗效果。

ESD术介绍

ESD术,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胃肠道疾病治疗手段,是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最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费用低于传统手术等优势,是消化内镜高难度操作,适用于消化道粘膜下良性肿瘤、粘膜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切除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征阴性,及不具备无痛内镜条件的医疗单位等不主张ESD治疗。

目前,ESD已在国壮稳步有序开展。此外,自医院2018年9月15日开业以来,消化内镜中心陆续开展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及组织胶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等,这些技术的顺利开展也标志着国壮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图片1.png

ESDEEEEEEE.555EEEESD术中

图片2.png

ESD术过程

图片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