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严控 || 定了,就地过春节
2021-01-12 08:25宣传策划部
冬天到了
多地气温骤降
许多小伙伴由于防寒不及时
患上了流感
出现了发热、喷嚏、鼻塞等症状
不得不过上
卧床不起
到点吃药
的病号生活
与此同时
低气温也让新冠病毒变得更加活跃
极大延长了其在户外的生存时间
变得更加易于传播
更棘手的是
流感的症状
其实与新冠病毒肺炎的症状非常相似
叫人难以分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曾表示,在秋冬季节,新冠病毒会夹杂的流感等常见病中,变成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疫情防控难度也将随之加大。
目前
我国辽宁、河北等多地出现本土疫情
仍有74个中高风险地区
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疫情最新情报
截止1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8例(广东7例,辽宁4例,天津2例,上海2例,福建1例,云南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85例(河北82例,辽宁2例,北京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广西全区无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全区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现有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现有3名密切接触者正在隔离医学观察。
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4例,累计治愈出院261例,死亡2例,现有在治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那么
冬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预防?
一起学起来吧!
☟☟☟☟☟☟
官方截图
●1 随时戴口罩●
外出时应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或在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年货市场、医院,机场、车站、电梯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按规定正确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外出归来、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等)、接触冷冻食品、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动水洗手、每次不少于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液。
居家、办公、活动等室内场所每天早、中、晚应开窗通风1次,每次通风15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少外出,非必要不旅行,避免去中高风险地区,错峰出行;减少到人员密集和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红白事简办。家庭私人聚餐等应控制在10人以下,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提倡在工作地或居住地过春节,非必要不离开广西,提倡网络拜年,减少走亲访友,减少人员流动量,减少流动过程感染的风险。
外出时要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乘车、就餐等时应尽量选取隔位坐的方式保持安全间距,在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不聚集、不扎堆,避免与有发热、咳嗽症状者近距离接触。
应选择卫生条件和通风条件良好的就餐场所,就餐前应开窗通风;倡导安全、文明就餐,用餐时采取错峰和分餐模式,选择公筷、自带餐具或使用一次性餐具。
咳嗽、打喷嚏避开他人,用纸巾、手帕等遮掩口鼻,吐痰时用纸巾包裹放入垃圾桶;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注意食品安全,选择煮熟的食物,切忌食用生冷食物;肉类、海鲜等食品要选择检验检疫合格的产品;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和腹泻等可疑症状,应正确佩戴口罩并及时就近就医;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就医时主动告诉医生个人流行病学史(活动轨迹、接触人群,等),并配合开展相关的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