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有方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症实录
2025-03-05 09:12宣传科

梁女士今年42岁,有10年痛经史,近两年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后,痛经程度逐次加重,且经期时间持续较长,有7天左右。虽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奈效果不佳,为此,她整日心情不好,精神不佳,情绪抑郁。
2024年10月份,梁女士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妇科门诊,找到兰蕾教授,寻求解决之道。
B超检查结果显示,梁女士子宫内膜厚约13mm,左侧附件区探及一规则和不规则回声团,范围分别约18×15mm、35×16mm;右侧附件区探及一规则无回声团,范围约18x17mm。

▲首诊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约13mm
经触诊、叩诊,结合既往及首次门诊影像检查,考虑该患者同时患有子宫腺肌症和巧克力囊肿,均为妇科常见病。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通俗而言,就是子宫内膜长到了不该长的地方,就像是子弹从子宫里打到肌层并嵌在里面,引起痛经继发性加重、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子宫变大、不孕等症状。
子宫腺肌症好发年龄为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女,尤其是多产妇女。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子宫内膜损伤、内分泌失调高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多次分娩、多次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也是子宫腺肌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西医多采用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或口服药物,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缓解疼痛。中医则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酌情佐以益气、养血、补肾之品,培补正气。
兰蕾运用壮医“三道两路”理论,以八髎为着力点,采用壮医经筋推拿疗法松解八髎附近筋膜,并配合针刺八髎产生神经传导使子宫平滑肌舒张,同时,内服中药抑制子宫内膜增殖,以缓解痛经并减少月经量和月经周期。
▲八髎为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妇科病气血总开关
治疗1个月后,患者精神好转,生活质量提升,经量显著减少,经期从7天缩短为5天,子宫内膜从13mm减薄为8mm,巧克力囊肿控制增长。3月3日,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变薄为7mm。
目前该患者仍在持续接受治疗,兰蕾将根据影像检查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1个月后,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约8mm
兰蕾
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壮医经筋疗法学术传承人
壮医妇科康复门诊返聘教授
擅长壮医经筋疗法为特色产后康复、塑形减肥和治疗疼痛相关疾病,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脐针、浮针、针药结合治疗内科妇科杂症。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下午
出诊地点:门诊三楼 妇科壮医妇科康复门诊5号诊室
文图编辑:王煜霞
一审一校:王煜霞
二审二校:曹 哲
三审三校:张海波
